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京师顺承门外有甲与乙口角相斗者,甲拳伤乙喉,气绝仆地。时天已晚,路上人将凶手缚置营房,以尸交两营兵看守,待明早报官。会天雨雪,一卒老病畏寒,向年壮者云:“我归家添衣服喝酒,略耽延便来。”年壮者许之。其人久而不至。年壮者亦买酒取暖,醉睡帐房。早起寻尸,尸隐不见。方惊愕间,年老者亦至,曰:“我已报司坊官,即时来验矣。”年壮者曰:“尸竟遗失,官来无可验,我二人罪大,奈何?”老卒沉思良久,曰:“我有一计。某处荒地前有人舁一棺来,似是新死之人,尸尚未坏,我与你打破其棺,扛尸来此,以冒抵之,庶可免罪。”年壮者以为然,依计而行。少顷,官来验尸,则额角上有长钉一条,流血被面。问凶手,凶手曰:“我实失手打死此人,并未加钉钉额。且此尸面貌并非我所殴之人。”官不能断。正喧嚷间,有一男子大呼而入曰:“此事与甲无干。我乃被殴仆地之人,初时气绝仆地,既而苏醒还家,实未死也。”官始将凶手放释,而查问荒地扛棺来厝之人,细加推究。钉额之尸姓刘名况,以染工为业。妻与人奸,乘刘醉,与奸夫钉杀之也。乃释甲而置奸夫于法。旁观者曰:“尸非可换之物,而两营兵奇计如此。此非营兵之愚也,乃暗中鬼神之巧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