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李玉双孝廉家有婢,名春云,颇有姿,年十五,李欲纳为妾,与其妻有成说矣。春云白日见瓦上一男子下,拥其髻而嗅之,曰:“汝发甚香,当大贵,宜从我,勿从主人。主人处馆穷儒,虽中举,不过一教官终耳。你向主人言,命其让我,且供我酒馔,我便赘汝家。”玉双闻之大怒,然亦无如何。是夜,怪竟来与婢配合,婢求主人具酒馔。如其言,则日夜安宁,否则飞砖掷瓦之祸毕作。玉双不得已,与人谋,将此屋招人承买。玉双馆于望仙桥施氏,不常在家。一日者,商人孙耕文来看屋,敲门,有苍须老翁衣灰鼠袍出迎。摇手曰:“此屋是我祖遗,并未出卖,勿听小儿玉双妄语;私相授受,将来要受讼累。”孙大骇,走告玉双,责以父在子不得自专。玉双曰:“先君亡已十余年,家中并无此翁。”乃知为怪所揶揄,冒认为父,彼此大笑。自后人知屋有怪,屡卖不成。玉双乃命婢父母领女还家,勿索身价,婢剺面剪发,誓不肯归。其母虑为怪所害,以绳缚之,捆载还家,另嫁一士人,怪竟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