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不语

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
通判妾

徽州府署之东,前半为司马署,后半为通判署,中间有土地祠,乃通判署之衙神也。乾隆四十年春,司马署后墙倒,遂与祠通。其夕,署中老妪忽倒地,若中风状。救之苏,呼饥,与之饭,啖量倍于常。左足微跛,语作北音,云:“我哈什氏也,为前通判某妾,颇有宠,为大妻所苦,自缢桃树下。缢时,希图为厉鬼报仇,不料死后方知命当缢死;即生前受苦亦皆数定,无可为报。阴司例:凡死官署者,为衙神所拘,非墙屋倾颓,魂不得出。我向栖后楼中,昨日袁通判到任,来驱我入祠,此后饥馁尤甚。今又墙倾,伤我左腿,困顿不可耐,特凭汝身求食,不害汝也。”自是妪昼眠夜食,亦无所苦,往往言人已往事颇验。先是,司马有爱女,卒于家,赴任时,置女灵位某寺中,岁时遣祭,皆妪所不知。司马见其能言冥事,问:“尔知我女何在?”答曰:“尔女不在此,应俟我访明再告。”翌日,语司马云:“尔女在某寺中甚乐,所得钱钞,大有赢余,不愿更生人间。惟今春所得衣裳太窄小,不堪穿著。”司马大骇,推问衣窄之故,因遣家人往祭时,所制衣途中为雨毁,家人潜买市上纸衣代之故也。未几,新通判莅任,方修衙署,动板筑。妪曰:“墙成,我当复归原处。但一入又不知何年得出,敢向诸公多求冥钱,夜焚墙角下。我得之赂衙神,便可逍遥宇内。”司马如其言焚之。次日,妪有喜色,曰:“主人甚贤,无以为别,我善琵琶,且能歌,能饮酒,当歌一曲谢主人。”司马为设醴置琵琶。妪弹且歌云:“三更风雨五更鸦,落尽夭桃一树花。月下望乡台上立,断魂何处不天涯。”音调凄惋。歌毕,掷琵琶瞑目坐。众再扣之。蹶然起,语言笑貌,依然蠢老妪,足亦不跛矣。内幕崔先生常与问答,其言饥时,崔云:“此与府厨近,何不赴厨求食?”答云:“府署神尤严,不敢入。”其言袁通判见驱时,崔云:“袁通判上任大病,尔何必避?”答云:“他虽病,未至死,将来还要升官。我敢不避!”袁通判者,余弟香亭也。

上一篇:毁陈友谅庙
下一篇:刘贵孙凤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© 2017- 5000yan.com | 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