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高邮夏醴谷先生,督学湖南,舟过洞庭,值大风浪,诸船数千,泊岸未发。夏性急,欲赶到任日期,命舵工逆风而行,诸船随之。扬帆至湖心,风愈大,天地昏冥,白浪如山。见水面二短人,长尺许,面目微黑,掠舟指橹,似巡逻者,诸船中人俱见之。风定日出,渐隐去矣。
公居督学衙门,家丁子弟白日见怪,见者必病。公夫人扃闭子弟,午后不许至园,嘱公致祭。公不信,是夜阅卷灯下,闻哭声自西来,殷殷田田,群响杂沓,飞沙打窗,如雨而下。公厉声曰:“吾已悉尔意,明日祭汝可也!”其声渐远而灭。公诘朝寻其声来之处,有破屋一间,木主数十,皆前任学臣阅卷幕友卒于署者。因为文,具牲牢祭之,此后怪绝。
公门生朱仕琇,从福建入都。至山东茌平道中,日暮投宿,风雨交至,遣家人先行觅店,停车于三叉路口待之。夜二更,天地昏黑,见远树中火光忽上忽下,疑为家人持火至矣。少顷,火光渐近,大如车轮,错落数十,高者至苍天,低者及马足。大骇,以为必非人灯。近视之,火光中有三人掠车而过,其中行者,当额闪闪有眼,朱衣博带,须眉伟然;旁侍儿锦衣玉貌,扶之而行;最前一白须老翁,伛偻先驱,背有穴孔如碗大,火光从此孔出,如灶突泄烟者然。见人了无惊异,徐步入远村而没。少顷,家人与店家至,云共见之,相与诧骇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