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荆州寺僧某,颇精禅诵。一日有猎徒获一虎子,归途憩寺门。僧劝勿杀,众即以虎舍寺中。僧给以饮食,颇驯服。随僧起居,每课诵虎亦从众后作顶礼状。课毕乃退。日渐长大,客至方丈,虎伏座下。初甚骇怖,继察其状无恶意,亦不甚畏,狎玩之,虎亦不怒。一日有客访僧,入方丈,与僧以足蹴虎令去,曰:“毋惊我佳客。”虎作欠伸状,瞪目而视,良久始出。已而又来伏脚下,气粗而有喘声。客愈恐,僧以手批虎,又瞪目视,良久,一若有所思状。僧以足踹之,乃去。俄而又进,作怒容,直前一口衔僧头而去。僧犹坐而不仆。寺中人见虎口有血,奔出山门,乃共逐之,入深山去,卒不可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