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吴人蔡鸣西与徐佩玉,中表也。二人之弟,自楚同舟载苎麻归。乾隆戊寅九月十三日,夜泊九江,雷雨大作。蔡怯懦,蒙被卧,有铜饭器支炉上,震摇欲堕。徐起移置,见电光直下,森逼双眸,大雷一声,船柁拔去,水溢入,舟人齐起,牵挽就岸。昏黑中互搬什物。天渐明,见徐顶心插一木,长约三四寸,围寸余,群相惊问徐,徐不自知,毫无痛痒,宛若生成,恰累坠不可一刻耐。邻舟有人善符咒,曰:“此雷屑也。无罪而误触者,予能拔之。”徐甚喜,蔡虑或妄,鸣诸县尹。尹至江干,审视其人书符于徐顶,口诵喃喃,举手一拔,木随手起,复以小黄纸书符贴创处。木入于顶者寸余,尖锐如锥。或云能辟邪魅,尹以为当存案,遂携去。明日,顶上纸自落,宛好如初。奇情奇事,奇技奇人,何所不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