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不语

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
仙童行雨

粤东亢旱,制军孙公祷雨无验。时值按临潮郡,途次见民众千余聚集前山坡上,遣人询之,云:“看仙童。”先是,潮之村民孙姓,子年十二,与村中群竖牧犊嬉于山坡。一儿戏以拳击孙氏子,方击去,忽孙子两脚已离地数尺。又一儿以石击之,愈击愈高,皆不能著体。于是群儿奔说,哄动乡邻,十数里外者,俱来哗睹。其父母泣涕仰唤,童但俯笑不言。制军闻是异,与司、道群官徒步往观。仰视一童子,背挂青笠,牛鞭插于腰际,立空中。制军方以天旱为忧,便祝曰:“尔果仙乎?能三日致雨,以救禾稼,当祠祀尔。”童笑而颔之。顷之,浮云一朵,迷失莫睹。制军亦登舆行,俄大雨滂沱,数日内粤境叠报得雨,遍满沟泽。制军于是命塑其像,遣画师赴其家,使忆而图之。童父母盖愚农也,苦难形容其状,虽易屡幅,莫似。方无计间,忽童自空而下,笑曰:“特来为绘吾面目。”遂图而成之。父母将挽留之,倏失所在。遂塑其像于五羊城内三元宫,题曰“羽仙孙真人”,香火甚盛。此乾隆五十二年五月事。歙邑洪介亭游粤东,亲见迎孙童子像,因询其颠末。恐有缺疑,他日当谒补山相公证之。

上一篇:李生遇狐
下一篇:金能退鬼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© 2017- 5000yan.com | 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