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同年梁构亭制府总督直隶,自言五岁时有外祖母杨氏,无所依倚,就养女家,得奇疾卧床,能将缎被寸寸裂之,亦不知其指力之勇从何来也。一日,召梁太夫人曰:“外孙二官,以后切不许其立床边,他浑身是火,近之将人炙痛。现在我跟前某姑某舅,人虽物故,而于我有情,时来与我谈笑,一见二官到,无不爬墙升屋而逃者,使我心大不安。”梁太夫人即手麾公出。公不敢再入,时于窗缝中窥探,杨已知觉,蹙额曰:“二官这小儿又来作闹了!速赶他去。”如其言,杨始安寝。亡何,杨病重,气绝矣。良久复苏,张目谓梁太夫人曰:“我魂灵要出去,汝家灶神、门神一齐拦住大门,说我不是梁氏之人,不许我出去,奈何?”梁太夫人曰:“当速请高僧来诵经,为母亲忏悔求请,何如?”杨曰:“不如仍教二官来,向二神一说,神必首肯也。”太夫人即率公往门、灶前代为通说,顷刻间杨瞑目逝矣。
公宰良乡时,病疟甚剧。夜梦本邑城隍请见,谓公曰:“我亦从前此地县官也。上帝以我居官清正,命我作城隍神。大人所患之症,即我从前所患之症也,后服某药而愈。今以方授公。”口说某药几味,长揖而去。明日服其方,果两剂而愈。查良乡邑志,果有其人。
又宰香河时,有老翁率其女来喊冤,女颇有姿,问何冤,曰:“女为城隍神所据,每夜神以车来迎,便痴迷不醒。必到次日辰刻,才放女归。女已定婚某家,致某家不敢来娶,故求公救。”公曰:“我能治民,不能治神也。”翁曰:“我女说公来城隍庙行香,渠看见城隍神必先出迎;公拜神,神避位答礼。其敬公如是。公肯一言,或神肯听亦未可知。”公窃喜自负,即作文书交翁焚而投之。次日,翁果同女来谢,云:“昨晚神竟不来迎女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