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西安省城四府街有王太守宅。太守官浙中,宅久关锁,留仆守之。一日,邻人远望见其后楼悬灯数十盏,趋至询其仆,启门视之,寂然无物。又有童子数人,白日往游,至后楼,见有白须老人,凭楼窗下视。群哗之,老人忽吐舌长丈馀至地,大骇而散。乾隆某年,太守缘事,此宅入官。同寅乾州高公名璨者买之。所属武功黄令景略赴省,借宿。夏月昼卧前厅,傍晚乍醒,北窗自启,有物黑面赤睛来窥,黄大呼而起,率众仆逐之,不见。高公赴省,将前在长安任卷宗箱置后楼。一日,查旧案,令厮役上楼启之,见巨蛇蟠据箱侧,大骇走白,高公亲往视之,无有矣。高因不敢居。忽一日晚间,后楼失火,官吏救之,惟后楼烬焉,院中有白骨一堆。长安令周小亭拨视之,有大牙十数,长各五寸馀,别无他异。秦方伯、舒观察皆取一二枚以去。人皆云此怪已自焚死。高公擢宁武太守,始迁居之。今将此宅转鬻于前盩厔令杨翊亭,竟无他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