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张灏游真州竹林寺,寺隔小河二丈,僧驾板桥来往。张到时日暮,桥已撤矣。张奋身踏水而渡,至僧庵,但湿半鞋。僧大惊,以为仙。张笑曰:“我非仙也。少时曾有师授,法用厚砖高尺余,横排于地,铺三丈许,跃上飞走。砖不倾倒,再换薄砖试之,往来而砖不动摇,则用朽烂布绢。布绢受足不穿,再换豆腐,最后用棉纸、竹纸。能踏竹纸不破,便可踏水矣。但起步须在二十步之外,一鼓作气,即作虎势,腾空如飞,鞋头着水不过五六寸即上岸矣。若到水边才鼓气,便不能起势,然极其量亦不过二丈而止。”余按王莽用兵募能飞者,有人应召,缚鸟羽为翅,飞数十步乃坠,莽知不可用,即此类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