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不语

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石揆谛晖

石揆、谛晖二僧,皆南能教也。石揆参禅,谛晖持戒,两人各不相下。谛晖住杭州灵隐寺,香火极盛,石揆谋夺之。会天竺祈雨,石揆持咒召黑龙行雨,人共见之,以为神。谛晖闻知,即避去,隐云栖最僻处。石揆为灵隐长老垂三十年,身本万历孝廉,口若悬河,灵隐兰若之会,震动一时。有沈氏儿,丧父母,为人佣工,随施主入寺,石揆见之大惊,愿乞此儿为弟子。施主许之。儿方七岁,即为延师教读。儿欲肉食,即与之肉;儿欲衣绣,即衣之绣。不削发也。儿亦聪颖,通举子业。年将冠矣,督学某考杭州,令儿应考,取名近思,遂取中府学第三名。月余,石揆传集合寺诸僧曰:“近思,余小沙弥也,何得瞒我入学为生员耶?”命跪佛前,剃其发,披以袈裟,改名“逃佛”。同学诸生闻之大怒,连名数百人,上控巡抚、学院,道奸僧敢剃生员发,援儒入墨,不法已甚。有项霜泉者,仁和学霸也,率家僮数十,篡取近思,为假辫以饰之,即以己妹配之。置酒作乐,聚三学弟子员赋催妆诗作贺。诸大府虽与石揆交,而众怒难犯,不得已准诸生所控,许近思蓄发为儒。诸生犹不服,各汹汹然,欲焚灵隐寺,殴石揆。大府不得已,取石揆两侍者,各笞十五,群忿始息。后一月,石揆命侍者撞钟鼓,召集合寺僧,各持香一炷,礼佛毕,泣曰:“此予负谛晖之报也。灵隐本谛晖所住地,而予以一念争胜之心夺之,此念延绵不已,念己身灭度后,非有大福分人不能掌持此地。沈氏儿风骨严整,在人间为一品官,在佛家为罗汉身,故余见而倾心,欲以此坐与之。又一念争胜,欲使佛法胜于孔子,故先使入学,以继我孝廉出身之衣钵,此皆贪嗔未灭之客气也。今侍儿受杖,为辱已甚,尚何面目坐方丈乎?夫儒家之改过,即佛家之忏悔也。自今已往,吾将赴释梵天王处,忏悔百年,才能得道。诸弟子速持我禅杖一枝,白玉钵盂一个,紫衣袈裟一袭,往迎谛晖,为我补过。”群僧合掌跪泣曰:“谛晖逃出已三十年,音耗寂然,从何地迎接?”曰:“现在云栖第几山第几寺,户外有松一株、井一口,汝第记此,去访可也。”言毕,趺坐而逝,鼻垂玉柱二尺许。群僧如其言,果得谛晖。沈后中进士,官左都御史,立朝有声,谥“清恪”。虽贵,每言石揆养育之恩,未尝不泣下也。

谛晖有老友恽某,常州武进人,逃难外出,披甲,有儿年七岁,卖杭州驻防都统家。谛晖欲救出之。会杭州二月十九日观音生日,满汉士女,咸往天竺进香。过灵隐,必拜方丈大和尚。谛晖道行高,贵官男女,膜手来拜者以万数,从无答礼。都统夫人某从苍头婢仆数十人来拜谛晖,谛晖探知瘦而纤者恽氏儿也,矍然起,跪儿前,膜拜不止,曰:“罪过,罪过!”夫人大惊,问故。曰:“此地藏王菩萨也。托生人间,访人善恶,夫人奴畜之,无礼已甚,闻又鞭扑之,从此罪孽深重,祸不旋踵矣!”夫人皇急求救。曰:“无可救。”夫人愈恐,告都统。都统亲来,长跪不起,必求开一线佛门之路。谛晖曰:“非特公有罪,僧亦有罪。地藏王来寺而僧不知迎,罪亦大矣。请以香花清水供养地藏王入寺,缓缓为公夫妇忏悔,并为自己忏悔。”都统大喜,布施百万,以儿与谛晖。谛晖教之读书学画,取名寿平,后即纵之还家,曰:“吾不学石揆痴也。”后寿平画名日噪,诗文清妙。人或问恽、沈二人优劣,谛晖曰:“沈近思学儒不能脱周、程、张、朱窠臼,恽寿平学画能出文、沈、唐、仇范围。以吾观之,恽为优也。”言未已,以戒尺自击其颈曰:“又与石揆争胜矣。不可,不可!”谛晖寿一百零四岁。

上一篇:鬼求路引
下一篇:天上四花园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