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陆补梅作浔州太守,有和奸自尽一案,县详到府,文卷在案上,将批“如详核转”矣。其晚,幕友房中起大风,宛然一女子,立而不言,五更始去。幕友告太守,适太守奉调上省,谓其子曰:“汝胆大,今晚可至幕友房伺之。”晚间,公子遵父命宿幕友书房,果如前风起,幕友又见此女,即告公子,而公子无见也。因大声问曰:“汝何为者?”女曰:“吾即几上案中人也。因拒奸致死。父母受贿,证成和奸,污我名节。曩诉之县,县亦受贿,不为申理,所以来此诉冤。”公子唯唯,即以其言写家信驰告太守。太守从省归,适经是县,因札致幕友,将原案发回本县。未几,县令来迎,太守不宿公馆,先往城隍庙行香,谓令曰:“吾访闻前奸案事有冤,信乎?”县据其父母口供抗词请质。太守无奈何,即宿城隍庙中,传犯人及邻证人等于大殿后陪宿,阴伏人于殿后察之。至三更余,邻证等各自言语,有骂其父母之无良,怜其女之贞烈者。听者取笔书之。至天明,先盘诘邻证,取夜间所书示之,俱服。遂以强奸致死定案,旌其女入节孝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