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康熙间,陇西城隍塑黑面而髯者,貌颇威严。忽于乾隆间改塑像为美少年。或问庵僧,僧曰:“闻之长老云:雍正七年有谢某者,年甫二十,从其师在庙读书。夜间先生出外,谢步月吟诗,见一人来祷,乃隐于神后伺之。闻其祝云:‘今夜若偷物有获,必具三牲来献。’方知是贼也。心疑神乃聪明正直之人,岂可以牲牢动乎?次日,贼竟来还愿。生大不平,作文责之。神夜托梦于其师,将降生祸。师醒后,问生,生抵赖。师怒搜其箧,竟有责神之稿,怒而焚之。是夜,神踉跄而至,曰:‘我来告你弟子不敬神明,将降以祸,原不过吓吓他。你竟将他文稿烧化,被行路神上奏东岳,登时将我革职拿问,一面将此城隍之位奏明上帝,即将汝弟子补缺矣。’欷歔而退。未三日,少年卒。庙中人闻呼驺声,云是新城隍到任。嗣后塑像者易黑胡之貌为美少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