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萧十洲参戎致政归养,舟泊巫峡。是夜梦有若差官状者,持令箭骑马,沿江问孰是萧大老爷舡。跃入舡头,喘犹未定,怀中取出公文一角,面书“金龙四大王封”六字,随押七犯跪旁,请判“斩”字。萧骇曰:“此地方官之事,余武职,且退归林下之员,不敢越俎。”差官答曰:“公文上有公衔名,请照例办。”顷刻间,灯烛辉煌,传呼升堂,开门,阶下仪仗吏卒排立俨然,坐公堂上,非舟中也。差官先唱绞犯六名毕,后唱斩犯一名,乃六七岁童子。萧问曰:“渠尚未成丁,何罪遽斩?”吏摇手曰:“罪名已定,毋烦置议,请速判之。”随送标条判讫,遂押众犯而去。公梦觉,心恶之。次晨大雾弥江,公戒勿解缆。巳刻,向其母太夫人闲话,间述前梦未竟,忽有一只上水货船触石撞沉,呼救甚惨。乃急命舟子捞救,仅救起三客,业僵死矣。如法灌救,良久方活。其舵工七名,皆已淹毙。后复捞获无头童男一尸,认其衣服,即舵工之子也。余按此事与无锡华师道梦中相同。华梦阴官差役,请华到衙门判“斩”字。华以未审罪名,不肯落笔。有被发妇,再四哀求云:“公若不肯下判,则此案又拖累三年矣。”华终不肯,云:“我不知其所以应斩之罪,如何忍心落笔!”遂喝拒而醒。隔三年,师道卒。师道字半江,精篆隶之学,在淮上程蓴江家处馆,与余交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