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苏州昭文县署,为前明钱尚书故宅,东厢三间,因柳如是缢死此处,历任封闭不开。乾隆庚子,直隶王公某莅任,家口多,内屋少,开此房居妾某氏,二婢作伴;又居一妾于西厢,老妪作伴。未三鼓,闻西厢老妪喊救命声,王公奔往,妾已不在床上。寻至床后,其人眼伤额碎,赤身流血,觳觫而立,云:“我卧不吹灯,方就枕,便一阵阴风吹开帐幔,遍体作噤。有梳高髻披大红袄者,揭帐招我。随挽我发,强我起。我大惧,急逃至帐后,眼目为衣架触伤。老妪闻我喊声,随即奔至,鬼才放我,走窗外去。”合署大骇,虑东厢之妾新娶胆小,亦不往告。次日至午,东厢竟不开门;启入,则一姬二婢,俱用一条长带相连缢死矣。于是王公仍命封锁此房,后无他异。或谓柳氏为尚书殉节,死于正命,不应为厉。按《金史·蒲察琦传》,琦为御史,将死崔立之难,到家别母,母方昼寝,忽惊而醒。琦问:“阿母何为?”母曰:“适梦三人潜伏梁间,故惊醒。”琦跪曰:“梁上人乃鬼也,儿欲殉节,意在悬梁,故彼鬼在上相候,母所见者即是也。”旋即缢死。可见忠义之鬼,用引路替代,亦所不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