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山东王某,作济宁都司。忽一日,梦南门外关帝庙周仓来曰:“汝肯修帝庙,可获五千金。”王不信。次夜又梦关平将军来曰:“我家周仓最诚实,非诳人者,所许五千金,现在帝君香案脚下,汝须黑夜秉烛来,五千金可得。”王喜且惊,心疑香案下地有藏金,分应我得者。乃率其子,持皮口袋往,以便装载。及至庙中,天已黎明,见香案下睡一狐,黑而毛,两目金光闪闪。王悟曰:“得毋关神命我驱除此妖耶?”即与其子持绳索捆缚之,装放口袋中,负之归家。口袋中作人语曰:“我狐仙也。昨日偶醉,呕唾圣帝庙中,触怒神明,故托梦于君,教来收拾我。我原有罪,但念我修炼千年,此罪尚小,君不如放我出袋,彼此有益。”王戏问:“何以见谢?”曰:“以五千金为寿。”王心记周仓、关平两将军之言验矣,即释放之。顷刻变成一白须翁,唐巾飘带,言词温雅,蔼然可亲。王乃置酒设席,与谈过去未来事,且问:“都司穷官,如何能得五千金?”狐曰:“济宁富户甚多,俱非行仁义者。我择其尤不肖者,竟往彼家,抛砖打瓦,使他头疼发热,心惊胆战,自然彼必寻求符箓,延请道士。君往说我能驱邪,但书花押一个,向空焚之,我即心照而去,又闹别家。如此一月,则君之五千金得矣。但君官爵止于都司,财量亦止五千金,过此以往,不必妄求。吾报君后,亦从此逝矣。”未几,济宁城内外疫厉大作,鸡犬不宁,但王都司一到,便即安宁。遂得五千金,舍二百金修圣庙,祭奠周、关两将军。乞病归里,至今小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