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武昌司马唐配沧,杭人也,素有孝行,卒于官。后五年,其长子在亭,远馆四川。长媳郭氏,在杭病剧,忽作司马公语云:“冥司念我居官清正,敕为武昌府城隍,念尔等新作人家,我既无遗物与汝辈,斯妇颇勤俭,特来救护,但须至狮子桥觅刘老娘来,托他禳解。”伊次子字开武者往觅得,邀至家中,即杭俗所称活无常也。问:“此病汝能救否?”答云:“我奉冥司勾捉,何敢私纵!今尔家太爷去向阎罗王说情,或得生,亦未可定。”因问:“你见太爷何在?”答云:“此刻现在向灶神说话。”少顷曰:“太爷出门,想至冥府去了。”病者静卧不言,逾时曰:“太爷来。”病者即大声曰:“汝已得生,无虑也。”是时视病者有亲友在座,郭氏作司马语,各道款洽,宛如生前。其次子因跪请云:“父既为神,应预知休咎,儿辈将来究作何结局?”司马厉声曰:“做好人,行好事,自有好日,何得预问!”又云:“我今日为自家私事勤劳庙中夫役,速焚纸钱,并给酒饭酬之。”语毕,病者仍复原音,病亦自愈。此乾隆二十四年五月事,至今郭氏尚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