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婺源江秀才,号慎修,名永,能制奇器:取猪尿胞置黄豆,以气吹满而缚其口,豆浮正中。益信地如鸡子黄之说。有愿为弟子者,便令先对此胞坐视七日,不厌不倦,方可教也。家中耕田,悉用木牛;行城外,骑一木驴,不食不鸣,人以为妖。笑曰:“此武侯成法,不过中用机关耳,非妖也。”置一竹筒,中用玻璃为盖,有钥开之,开则向筒说数千言,言毕即闭。传千里内,人开筒侧耳,其音宛在,如面谈也;过千里则音渐澌散不全矣。忽一日,自投于水,乡人惊救之,半溺而起,大恨曰:“吾今而知数之难逃也。吾二子外游于楚,今日未时三刻,理应同溺洞庭,吾欲以老身代之,今诸公救我,必无人救二子矣。”不半月,凶问果至。此其弟子戴震为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