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刘介石太守,少事乩仙。自言任泰州分司时,每日祈请来者,或称“仙女”,或称“司花女”,或称“海外瑶姬”,或称“瑶台侍者”,吟诗鄙俚,不成章句;说休咎,一无所应。署后藕花洲上有楼,相传为秦少游故迹。一夕登楼书符,乩忽判“红衣娘”三字,问以事,不答,但书云:“眼如鱼目彻宵悬,心似酒旗终日挂。月光照破十三楼,独自上来独自下。”太守见诗觉异,请退。次夕复请,又书“红衣娘来也”。太守问:“仙属何籍?诗似有怨,且十三楼非此地有也,何以见咏?”又书曰:“十三楼爱十三时,楼是楼非那得知,寄语藕花洲上客,今宵灯下是佳期。”书毕,乩动不止。太守惧,弃盘,奔就寝榻,见二婢持绿纱灯引红衣娘冉冉至矣。拔剑挥之,随手而灭。自是每夕必至,不能安寝。数月后迁居始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