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杭人赵京,祖籍慈溪,有弟某,性方严。婚后,妇家婢颇慧,未尝假以颜色,京私与狎,弟妻不知。无何婢孕,妇翁疑婿,婢亦驾词诬婿。婿不能自明,恚,投缳死。越二年,京父寿辰,宾朋宴集,京与婢忽仆地呓语,经宿始苏,云:“摄至冥府,与婢械系大门外。俄闻发鼓升堂,鬼役捽其首掷阶下。有冕旒者上坐,引弟质讯,京与婢皆伏罪,不敢置辩。将定谳矣,忽报赵尚书至,红柬上书‘年家眷弟赵文华顿首拜’,冥官肃衣冠出迎,命带人犯械系故处。举头见柱上一联云:‘人鬼只一关,关节一丝不漏;阴阳无二理,理数二字难逃。’后署‘会稽陶望龄题’。正熟视间,报赵尚书出矣。冥官唤京与婢谕云:‘本案应照因奸致死罪减三等判,以赵尚书说情,姑放回阳。且赵某身为男子,通婢事有何承认不起,而竟至轻生,亦殊可鄙。故且宽汝,放回阳间。’”举家不知赵文华何故庇京。一日,询诸宗老,始知文华其七世祖也,因谄严相,子孙丑之,故皆讳言,无知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