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福建莆田王监生,素豪横,见田邻张妪田五亩,欲取成方,造伪契,贿县令某,断为己有。张妪无奈何,以田与之,然中心忿然,日骂其门。王不能堪,买嘱邻人殴杀妪,而召其子视之,即缚之,诬为子杀其母,擒以鸣官。众证确凿,子不胜毒刑,遂诬伏,将请王命,登时凌迟矣。总督苏昌,闻而疑之,以为子纵不孝,殴母当在其家,不当在田野间众人属目之地;且遍体鳞伤,子殴母必不至此,乃檄福、泉二知府,会鞫于省中城隍庙。两知府各有成见,仍照前拟定罪。其子受绑,将出庙门,大呼曰:“城隍,城隍,我一家奇冤极枉,而神全无灵响,何以享人间血食哉!”语毕,庙之西厢突然倾倒,当事者犹以庙柱素朽,不甚介意。甫牵出庙,则两泥皂隶忽移而前,以两梃夹叉之,人不能过。于是观者大噪,两府亦悚然。重鞫,始白其子冤,而置王监生于法。从此城隍庙之香火亦较盛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