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子不语》,又名《新齐谐》,二十四卷,续编十卷,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编撰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书名取自《论语·述而》“子不语怪、力、乱、神”,表明专记鬼神怪异之事。作者好奇放达,在文史考辨之余,“广采游心骇耳之事,妄言妄听,记而存之”,虽自署为“戏编”,称之为“自娱”,实际上凝聚了毕生的精力。此书内容博杂,文笔流畅,借奇闻异事针砭世态人情,揭露官场黑暗,批驳程朱理学的荒谬,提倡尊重人性,具有民主性进步色彩;书中一些反对迷信的篇目,在志怪小说中尤为可贵。
慈溪周若虚,久困场屋,在城外谢家店教读四十余年,凡村内长幼靡不受业。一日晚膳后,在馆独坐。有学生冯某,向前作揖,邀若虚至家,有要事相恳。言毕告别,辞色之间,甚觉惨惋。若虚忆冯某已死,所见者系鬼,不觉大惊,即诣其家。冯某之父梦兰,在门外伫立,见即挽留小饮。若虚亦不道其所以,闲话家常,不觉漏下三鼓,不能回家。梦兰留宿楼上,在中间设榻,间壁即冯某之妻王氏住房,隐隐似有哭声。若虚秉烛不寐,见楼梯上有青衣妇人,屡屡伸头窥探,始露半面,继现全身。若虚呵问何人,其妇厉声曰:“周先生,此时应该睡矣!”若虚曰:“我睡与不睡,与汝何干!”妇曰:“我是何人,与先生何干!”即披发沥血,持绳奔犯。若虚惊骇欲倒,忽背后有人用手扶持曰:“先生休怕,学生在此保护。”谛视之,即已故之冯生也,随亦不见。若虚喊叫其父,梦兰持烛上楼,若虚具道所见,梦兰即叫媳妇王氏开门,杳无声息;抉门入,则身已悬梁上矣。若虚协同解救,逾时始苏。因午前王氏与小姑争闹,被翁责骂,短见轻生,恶鬼乘机而至;其夫在泉下知之,故求援于若虚。